消息人士着重指出,当下初步的计划是把俄罗斯的海参崴当作起始点。虽说走中国的路线能节省更多时间,可印度更偏向于俄罗斯的路线。按道理来讲,蒙古国有着丰富的铜、焦煤储量,而印度对铜、焦煤的需求量在一天天增长,这两国本该是绝配的,可印度呢,偏要选那种最吃力不讨好的法子,甚至不怕绕远路来躲开中国。
蒙古国的矿产资源多数都在其南部呢。中蒙之间早就有很完善的铁路线了,要是走“中国路线”的话,运输效率就能达到最高。要是真像印度想的那样,为了保证能源生命线不被掐住就选“俄罗斯路线”,还把起点定在海参崴,那印度就得在俄罗斯广阔的土地上绕好大一个圈儿。也许印度能让自己的能源生命线躲开它自己凭空想出来的“中国威胁”,可运输成本一下子涨上去了,最后还是会体现在制造业成本上,平白无故地削弱印度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这么简单明白的道理就摆在那儿,可印度呢,还是自顾自地一条道走到黑。这就表明啊,它真正的心思压根就不是什么“防止被卡脖子”,而是拿这个当幌子,好弄些谈判的筹码呢。它要谈判的对象也不是蒙古国,而是在全球煤炭市场里当主要角色的澳大利亚。去年12月20号的时候,澳大利亚工业、科学与资源部弄出了一份报告,报告里说,往后两年,全球焦煤的贸易量会一直保持在每年11亿吨这样的水平,亚洲大概要进口9.5亿吨。
报告着重指出,可再生能源尽管有了明显的发展,可焦煤市场的需求也猛涨起来了,并且供应还不稳定呢。报告还专门提到印度,说印度的电力需求在未来会超出国内生产的增长幅度,这就表明印度会是接下来十年里煤炭消费和进口增长的为数不多的大型市场中的一个。
很明显,这份报告内容重点在“需求”,可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一个信息:“涨价”。印度长期靠进口能源过活,不想被人拿捏,就拿“中国威胁”当幌子,把“印蒙合作”当作和澳大利亚谈判的砝码。不过从博弈的角度来讲,印度这一套能不能行得通,可就非常值得怀疑了。
先不管“把蒙古的煤借道俄罗斯运到印度”这方案有没有可行性,单就“焦煤是印度的刚需”这点,就够让澳大利亚在能源市场上针对印度兴风作浪了。所以啊,印度与其把时间浪费在这些不切实际的歪点子上,还不如琢磨琢磨怎么补上自己在基建方面落下的功课呢,别一天到晚老想着给其他国家设“杀猪盘”这种陷阱。
#百家说史迎新春#
